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出版社动态> 慧眼观天下‖品评《激光雷达》

慧眼观天下‖品评《激光雷达》

浏览次数: 2411 日期:2020年07月30日

        从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奠定激光物理基础,到1960年西奥多梅曼制成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如今,激光不仅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国防工业领域更是大有作为。利用激光相干性好、方向性强、能量传输密度高的特点,可以大大强化目标成像探测性能,使得远距离、高分辨率、三维、光谱和偏振成像成为可能。激光还能够以光速对目标进行无接触测量,快速获取目标的速度、距离、振动等信息,甚至还能进一步获得目标化学和生物组分信息。21世纪以来,通过巧妙利用激光的物理属性并创新探测方法,激光雷达技术迎来了大发展,各种新型探测原理和技术被不断提出和革新,催生了三维瞬时成像激光雷达、合成孔径激光雷达、量子成像等一批代表性的前沿技术。这些激光雷达技术不仅将有力推动我国在无人驾驶、航天操控、机器人技术等领域的跨越式发展,还将有力提升远距离弱小目标探测能力,作为传统雷达的有力补充,强化我国防实力。总而言之,愿我们能够借助激光雷达这双慧眼,在国际竞争中不断提升技术竞争力和国防实力,为捍卫国家经济版图和地理版图做出贡献。

1.jpg

内容介绍
        《激光雷达——主动光电探测进展与发展机遇》译自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撰写的《Laser Radar-Progress and Opportunities in Active Electro-Optical Sensing》,与大多数光电传感类书籍不同,本书的侧重点是对传统和新兴光电传感方法的理论性能极限和工程化痛点进行剖析,从而探讨相关技术的突破方向、潜在商业价值和军事应用价值,反映美国智库对主动光电探测领域现状的总体认识和发展路线思考。本书涵盖三维瞬时成像激光雷达、激光水下(水面)探测、气溶胶及软、硬目标光谱探测、主动偏振探测、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多输入输出光电传感、多波长激光雷达、散斑三维成像、飞秒激光探测、量子成像等诸多前沿技术,希望这本书不仅能够为光电探测领域的朋友提供有用的专业信息,还能引发思考、带来启迪,甚至激发灵感。

 

原著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为“对主动光电系统进展进行述评以避免形成不利于美国国家安全的技术突袭”专职委员会。应美国情报界和美军要求,该专职委员会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抽调人员组成,主席为戴顿大学的Paul F. McManamon博士,主要成员来自航空航天公司、麻省理工学院、雷声视觉系统、达特茅斯学院、DRS Technologies、宾夕法尼亚大学、海军研究实验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众多知名企业与高校,其中包括多名美国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McManamon博士曾担任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传感器部首席科学家,SPIE主席等职务,研究方向涉及激光闪光成像等。

 

译者简介
    杜小平,航天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太空态势感知方向研究工作。
    宋一铄,航天工程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凝视激光三维成像新机制、新型功能材料的光学工程应用、高灵敏光电传感系统设计等研究工作。
    赵继广,航天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航天任务分析、光电探测系统设计等研究工作。

售书电话(010)88540777   传 真(010)88540776  总编室(010)88540559  E-mail to:gfgycbs@ndip.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23号  京ICP备06025804号 国防工业出版社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