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品评《脑-机接口——革命性的人机交互》
从1924年德国精神科医生Hans Berger首次记录人类的EEG信号,到1973年Vidal J. J.在生物物理与生物工程年鉴上发表“旨在直接脑-计算机通信”,标志着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术语第一次出现在科技文献中。如今,BCI的研究团队和人数急剧上升, 相关研究论坛不断增加,很多高质量的实验研究和开发结果发表于Nature、Science 及其他重要国际期刊。目前,BCI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重大前沿研究热点。
BCI是一种变革性的人机交互,旨在绕过大脑外周神经和肌肉的参与,由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脑信号实现直接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和控制。BCI不仅可望为严重运动残疾患者提供与外部世界通信和控制的方式,也有望为健康个体提供额外的通信和控制手段,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还可以战略性地用于军事目的,如脑控武器等。
BCI研发涉及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工程、信息工程与控制工程(包括现代传感器技术、现代信号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和智能控制)等,是一个高度交叉跨学科的研究方向,需要多学科的协作研究才能取得突破。总而言之,愿我国在BCI的研发和应用方面能够在国际竞争中不断提升科技竞争力和国防实力。
内容介绍
《脑机接口——革命性的人机交互》是一部深入浅出、简洁明了的优秀著作,正如书中所言:“准确的信息,尤其是脑-机接口成功的案例,有助于鼓励对脑-机接口持有更积极的看法。本书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和认识脑-机接口,消除媒体宣传上的失误,鼓励新用户和研究人员的参与,消除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才能理解或享受脑-机接口研究的神话”。这部力作重点阐述了脑-机接口的基石、4种最重要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脑-机接口的重要应用--神经康复和严重运动残疾患者、侵入式脑-机接口方法以及脑-机接口的研发平台、商业化产品运行环境、采用的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自适应方法以及普适脑-机接口的关键因素和变革性方法。本书不仅可以作为本科生的选修课程、相关研究生的必修课程,还可供从事脑-机接口的研发人员学习和参考。此外,本书可作为BCI的科普资料,非专业人士也能够了解。本书汇聚的国际上著名脑机接口研究组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可以引发思考、带来启迪,甚至激发灵感,期望本书的出版为国内脑-机接口的研发和普及起到推动作用。
原著作者简介
原书编者是德国奥托博克医疗保健有限公司战略技术管理部的伯恩哈德•格瑞曼(Bernhard Graimann)博士、奥地利格拉茨科技大学脑-机接口实验室知识发现研究所的布伦丹•埃里森(Brendan Allison)博士和格特•帕兹切勒(Gert Pfurtscheller)博士,他们长期从事脑机接口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原创性的成果,其所负责的脑机接口研究组是世界上著名的研究组之一。为总结脑机接口研究沉淀的经典成果、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以促进脑机接口的深入发展,他们汇聚国际上著名的脑机接口研究者撰写相关章节,从而造就了这部经典著作。
主译者简介
伏云发,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任教。昆明理工大学脑认知与脑机智能融合创新团队负责人、昆明理工大学脑信息处理与脑-机交互控制学科方向团队负责人、云南省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和副秘书。主要研究方向:脑-计算机智能融合(即脑机智能融合);神经反馈及应用;多模态脑信息融合深度分析。
购书热线
国防工业出版社读者服务部
电话:010-88540777
QQ:185399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