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报告目的
1.2背景:什么是创新?
1.3研究方法
1.4报告结构
第2章和平时期战略侦察(1946—1972)
2.11945—1946:表述战略问题和建立机制框架
2.1.1成立支持战略性创新的机制框架
2.21946—1971:和平时期战略侦察开发作战解决方案
2.2.1WS-117L项目初始阶段
2.2.2U-2间谍飞机和科技卫星开发
2.2.3U-2项目
2.2.4科学卫星项目
2.2.5从气球到“日冕”(CORONA)
2.2.6“伴侣号”卫星和“日冕”的诞生
2.2.7SR-71飞机和无人机项目
2.2.8“日冕”最终成功:解决了战略侦察问题
2.3发现与启示
第3章近距空中支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3.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近距空中支援能力
3.2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朝鲜战争期间的近距空中支援能力
3.3朝鲜战场上的近距空中支援
3.4发现和启示
第4章核威慑生存能力(1950—1957)
4.1战略性中断
4.2浅谈术语“脆弱性”
4.2.1分析家的崛起
4.2.2保持生存能力
4.2.3领导和创新
4.2.4评估结果
第5章对敌防空压制(1965—1985)
5.1越南战争之前的空军和综合防空系统问题
5.2越南战场上调整应对综合防空系统威胁(1965—1968)
5.3后卫线作战(1972)
5.4以创新来对抗苏联综合防空系统(1975—1985)
5.5结论
第6章精确战略打击(1990—1999)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6.1剖析创新
6.1.1技术维度
6.1.2概念维度
6.1.3组织维度
6.2创新的出现
6.2.1领导层和创新
6.2.2坚持的结果?
第7章机载高价值目标瞄准打击(1993—2001)
7.1高价值目标瞄准打击是一种战略问题
7.1.1高价值目标瞄准打击作战的阻碍
7.1.2高价值目标瞄准打击能力的核心是武装遥控驾驶飞行器么?
7.2美国空军在猎杀本·拉登中的作用
7.2.1美国空军对高价值目标瞄准打击的认知和使用“捕食者”作为解决方案
7.2.2激光定位仪
7.2.3阿富汗之眼:中央情报局领导部署“捕食者”追踪本·拉登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7.2.4发现本·拉登:本来应该会怎样?
7.2.5“捕食者”武器化:我们为了空军,而不是其他任何部门
7.2.6美国空军对外部压力的反应
7.2.7武器化的最后障碍
7.3结论
第8章发现与启示
8.1跨样本发现
8.1.1空军创新始于战略
8.1.2空军创新传统特征明显
8.1.3空军创新的多元化
8.2对空军的启示
8.2.1需要建立一种战略问题表述机制
8.2.2需要进行短周期创新
8.2.3需要对空军创新开展更广泛的对话
参考文献